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

朋友圈

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

正在阅读:歌曲的力量:从“吭唷吭唷”到“与子同袍”
文化时空 > 正文

歌曲的力量:从“吭唷吭唷”到“与子同袍”

来源:《光明少年》杂志2022年9月刊2023-07-19 19:15

  作者:景迷霞

  “吭唷吭唷”,中国古人在劳作中就理解了歌曲带给人的力量与共鸣。

  在一片临水的原野上,有一群勤劳的身影。她们正在采摘一种叫白蒿的植物,那是一群十七八岁的小姐姐。采白蒿干啥用呢?小姐姐们一边弯着腰、低着头劳动,一边开启了对唱模式:“于以采蘩?于沼于沚。于以用之?公侯之事。于以采蘩?于涧之中。于以用之?公侯之宫。”

  听不懂没关系,咱有在线翻译:这边的一群小姐姐唱:“去哪里采白蒿菜哟?那边的几个小姐姐对答:“在沼泽和旁边的沙洲上呀。”问话的继续唱:“采这么多干啥用哟?”回答说:“给公侯家祭祀的时候用。”在一唱一答的热闹中,人人就像充满了电,干起活来更有劲了。

  又过了一会儿,大概是觉得光劳动太枯燥无趣了,有人再次歌声嘹亮:“去哪里采白蒿菜哟?”不远处的一座小山林里传来回答声:“在山沟沟边上呀。”原来那边还有她们的小伙伴。

  这是《诗经·采蘩》里的画面,诗里的小姐姐们,在辛劳、乏味、亟须解压的时候,对唱起了最朴素的歌曲。这既是一种交流排遣的方式,也是加油打气的方法。试想一下,当你感觉累了、颓靡了,伸个懒腰,扯开嗓子吼一声,是不是感觉已经“离家出走”的精气神瞬间就能被勾回来了?

  劳动的时候发出一些比较有节奏的音节,其实是一种约定的号令。比如,几个人一起抬一件比较重的物件时,为了杜绝有人已经使劲,有人还没准备好这种发力不齐,甚至可能导致同伴受伤的局面,人们就挑选出了一些例如嘿哟嘿哟、吭唷吭唷的声音,来协调大家动作的一致性。《吕氏春秋》里,有一个叫翟翦(jiǎn)的人总结了这种喊号子的方法:“今举大木者,前呼舆,后亦应之,此其於举大木者善矣。”意思是说,如果有一群人要举一根很大的木头,他们分批次站好队形后,前面的要喊“舆”(yúyú),相当于开始,后面的答应一声,表示准备好了,以此达到劲往一处使的目的。

  自从有了诗歌,人们在表达上,就不只是简单地说几组拟声词,语气词了,而是进一步创造了各种修辞手法,以及精准又优雅的表达。比如《秦风·无衣》,只一句“岂曰无衣,与子同袍。王于兴师,修我戈矛。与子同仇!”,就深深地感动了那些在一起艰苦作战的士兵们。你说没有衣服穿,我跟你同穿一件。到了战场上,与你共同对敌!“与子同袍、与子同仇”的质朴誓言,一下就能将大家拧成一股绳。无论什么时候,那些支持的声音,都能让你感觉到自己不是孤独的,给你无限力量。

  例如,在春秋后期,复仇心切的伍子胥,领着旁边的吴国攻破了曾经盛极一时的楚国首都,楚昭王连夜跑了,楚国差不多快亡国了。此时,有个叫申包胥的楚国大臣没有放弃,他跋山涉水,磨破了脚,终于走到了跟楚国有姻亲关系的秦国,请求发兵援助。一开始,秦国只是敷衍申包胥,请他去宾馆等消息。申包胥哪里肯休息,自己的国君还在外面风餐露宿呢,于是他使了一个软磨硬泡的招数,一连在秦国宫殿外面哭了七天,嘴也干了,嗓子也哑了,终于感动了秦国上下。秦哀公走出大殿,对申包胥吟唱了一句:“岂曰无衣,与子同袍!”秦国要和楚国同袍,说明他们要出兵了!申包胥激动得连磕了九个响头,随后力气用尽,瘫坐在地。相信当时的他一定认为,这是世界上最动听的一首歌。

[ 责编:贾佳宁 ]
阅读剩余全文(


新闻纵览

more>

视频出镜

more>

校园生活

more>

少年讲述

more>
    • 用热爱谱写成长乐章

      对我来说,音乐和生命一样重要,它是我情感的出口,情绪的表达;也会给别人带来灵感、希望或者安慰。成长有无限可能,会经受很多挫折与挑战,我将用自己对音乐的热爱对抗成长的迷茫,谱写明丽绚烂的青春乐章。

    • “小训导员”与警犬的反差萌

      一人一狗向树下跑去,“上——”收到女孩的指令,“坦克”准确无误地咬住挂在树上的轮胎。这是9岁女孩宋子瑜的训犬日常。

    • 旋律,带来妙不可言的乐趣

      我是来自西安高新东区小学的杨珂然。我相信兴趣爱好能陶冶情操、培养气质、使人终生受益。多年来,我坚持学习机器人和图形编程,积极参与校内航模和3D打印俱乐部与篮球校队的多项活动,收获满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