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
朋友圈
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
作者:史宁
在中国古代,有一种个头不大但又十分重要的建筑小品——牌楼。和古建筑中的影壁、石狮子一样,牌楼是装饰性的小型独立建筑,不需要依附于其他任何建筑,所以被称为“建筑小品”。牌楼往往造型独特、高大醒目,经常出现在一组建筑群的最前列,起到先导的作用。
牌楼的来历
为什么牌楼一般出现在大型建筑的前方呢?这要从它的身世讲起。牌楼虽然名字里有个“楼”字,但并不是一座楼,它正式的名字叫“牌坊”。
古建筑的大门在封建时代具有鲜明的等级性,大门的宽窄、进深、高低都与房屋主人的身份地位联系在一起。贫苦人家没钱修建豪华的大门,就用两根立柱和横梁搭建一个极其简易的门框,这种门在以前叫作“衡门”。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就写过“寝迹衡门下,邈与世相绝”的诗句,说的正是自己隐居乡间陋室与世隔绝的情景。
后来,随着社会的发展,衡门这种只有门框没有门板的建筑被应用在城市中的重要路口,作为街巷分界的标识。
除了用来分界,这种门框有时还会用来表彰,比如 “旌表门闾”,说的就是古时候朝廷对忠孝节义的人,赐予匾额挂在门廷上,或树立牌坊,以示表彰。
“旌表门闾”中的“门闾”,是古代城市一种社区制度的名称。
周秦时期:闾里制。以二十五家为一闾,算作一个基本单位。
汉唐时期:里坊制。全城分割成若干封闭的“里”作为居住区。这里的“里”和“坊”基本是一个意思,不同的坊之间有坊墙和坊门。为了便于人们出入,就在各个坊的出入口设置一个不带门板的大门,上面的枋心写明本坊的名称也就是“牌”,相当于今天的标语或广告。这就是“牌坊”二字的来历。
牌楼的种类
按材质区分,牌楼可分为木牌楼、 石牌楼和琉璃牌楼。 北京西郊的颐和园里有这三种材质的牌楼——东宫门口的“涵虚罨秀”牌楼和万寿山脚下的“云辉玉宇”牌楼都是木牌楼,五方阁前是一座巨大的石牌楼,佛香阁北面的众香界是著名的琉璃牌楼。
木牌楼出现时间最早,应用最普遍,因为木材相对比较容易获得。但木牌楼时间一长容易损坏。
石牌楼从上到下全部以石材建造,比木牌坊坚固,容易长久留存。
琉璃牌楼的屋顶使用琉璃瓦,壁面也大面积使用琉璃,看起来更加华丽尊贵,堪称牌楼中的精品。在明清时期,只有皇家建筑和特赐的地方才能使用琉璃牌楼,其他任何人都不准私建,否则就会判以重罪。
按功能分,牌楼可分为标识类、纪念类、功德类和节烈类。
标识类牌楼主要用于分隔各个坊巷,许多交通要道的路口或重要建筑物的前端,都会设立这种牌楼,比如山东曲阜孔庙的“太和元气”石牌楼。
纪念类牌楼是为了纪念具有特殊意义的事或人而修建的牌楼。北京中山公园里的保卫和平坊,就是为了纪念 1952 年在北京召开的亚洲及太平洋地区和平会议。
功德类牌坊为表彰有功名、政绩或德行的人而建。比如刚刚提到的为庞天佑而建的牌楼。
节烈类牌楼是古代专门为表彰妇女贞洁而建的,带有封建社会对妇女过分束缚的色彩。
不论哪种牌楼,都由屋顶、立柱和基座三部分组成,大小规模也都以牌楼的开间数、柱子数和屋顶的多少为标志来称呼。比如两根立柱组成最简单的二柱一间牌楼(这里的一间可以理解为一个门框)。稍微复杂一点是四柱三间牌楼或六柱五间牌楼。在柱子和开间相同的情况下,屋顶数越多,牌楼的形象就越丰富。比如颐和园的云辉玉宇牌楼,一共有七座屋顶,这种牌楼的完整叫法是四柱三间七楼式。古人居住的房屋崇尚单数间,因此不论牌楼多复杂,它们的开间数一定是一、三、五这样的单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