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
朋友圈
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
作者:谢楠@东方创科
印刷术的诞生
同学们,你们知道书本上的字是怎么印刷出来的吗?东汉时期,蔡伦改进造纸工艺以后,书写材料相比过去用的甲骨、简牍、金石和缣帛等轻便、经济多了,但抄写书籍仍然非常费工,远远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。至迟到东汉末年熹平年间(公元172—178 年),出现了摹印和拓印石碑的方法。
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,印刷术可谓源远流长、传播广远。它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,随中华文化的诞生萌芽,随中华文化的发展演进。
活字印刷
北宋发明家毕昇在印刷实践中总结了历代雕版印刷丰富的经验,经过反复试验,于宋仁宗庆历年间(公元1041—1048年)发明了活字印刷术,完成了印刷史上一项重大的革命。
活字印刷方法:用胶泥做成一个个规格一致的毛坯,在一端刻上反体单字,字划凸起的高度像铜钱边缘的厚度一样,用火烧硬,成为单个的胶泥活字。为了适应排版的需要,一般常用字都备有几个甚至几十个,以备同一版内重复使用。遇到不常用的冷僻字,如果事前没有准备,可以随制随用。
为便于拣字,要把胶泥活字按韵分类放在木格子里,贴上纸条标明。排字的时候,用一块带框的铁板作底托,上面敷一层用松脂、蜡和纸灰混合制成的药剂,然后把需要的胶泥活字拣出来一个个排进框内。排满一框就成为一版,再用火烘烤,等药剂稍微融化,用一块平板把字面压平,药剂冷却凝固后,就成为版型。印刷的时候,只要在版型上刷上墨,覆上纸,加一定的压力就行了。为了可以连续印刷,一般会用两块铁板,一版加刷,另一版排字,两版交替使用。印完以后,用火把药剂烤化,用手轻轻一抖,活字就可以从铁板上脱落下来,再按韵放回原来的木格里,以备下次使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