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
朋友圈
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
作者:张启莘 浙江省杭州江南实验学校
在我的家乡山西,各种盛大节日都少不了面塑。从春节、清明到中秋,从婚丧嫁娶、金榜题名到生日祝寿、乔迁升职……面塑处处可见,有花馍、花糕,还有堆得高高的枣山。枣山上的盘龙栩栩如生,仿佛随时会扶摇直上,冲进云霄。
假期一大早,我就被家里吵闹的声音叫醒:“快来帮忙做面塑。”我一听,马上蹦起来,冲进厨房。“我们先堆枣山。”外婆指挥道,妈妈便从盆里揪出一团如脸一般大的面开始做主体。面是昨晚就发好的,外婆用那双不知捏过多少面塑的手,变魔术般和出一个个结实的面团,蒙上保鲜袋,发酵一个晚上。次日一早,盆里那些小面团都变成了大白胖子。
我和弟弟在爸爸的带领下开始做盘龙和祥云。“爸爸,我们为什么要堆枣山呢?”弟弟好奇地问。爸爸一脸神秘地说:“它最早是用来供神的,先秦时期,老百姓就用它来祈福,传了有几千年了。”他帮我把龙鳞压出来后,清了下嗓子又接着说:“相传枣山有着一种超越自然的神秘力量,是人与神交流的桥梁。虽然这只是传说,但是人们对生活的希望与憧憬都饱含在面塑里了。”“我想求神保佑我们全家平安,我次次都考100分。”“你将做面塑的认真劲儿用在考试上,一定可以的。”
我们要开始雕鳞了。手中的剪刀似小鸟翻飞,用梳子、筷子和竹签搓、捏、擀、拍、拉、切、扎、戳……最后用吸管压上鳞片,粘上龙须,一条长龙就出现了。装着红枣、麦子、黑豆的碗待命似的“坐”了一圈,眼巴巴望着我,只待我用它们给龙点上眼睛。外婆伸手过来,轻轻捏走两颗红豆,只见她和妈妈那里一只红眼小兔已经活灵活现地趴在面板上了,我目不转睛地盯着它,只觉得下一秒它就会跑走似的。我回过神来,给龙也点上了眼睛。
一团团面,在外婆手中像被施了魔法一般,瞬间变成花、鸟、鱼、虫、龙、虎、凤、龟……我和弟弟无论看得多么仔细,都无法探究出其中的奥秘。妈妈喜滋滋地将面塑端到火上去蒸了,外婆乐呵呵地看着她,仿佛在回忆妈妈小时候,她们一起捏面塑的时光。烟火氤氲中,我们亲手制作的面塑出锅了。弟弟欢呼着“大功告成”,算是对这次家庭劳动极为准确的总结了。
面塑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,一代代山西人不断传承着它。老人在面塑中深情回忆,孩子在面塑中欢乐喜气,全家人一起做面塑的点点滴滴,皆是美好生活的印记。(指导老师:朱娇娜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