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
朋友圈
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
作者:杨建刚 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副研究员
你的身边是不是总有几个“无糖不欢”的小伙伴?
我们仿佛天生对糖果没有免疫力。不管什么时候,把一颗糖果放进嘴里,那丝丝甜味通过味蕾传遍每一根神经,让我们瞬间感到心情舒畅。不只是糖果,很多水果、蔬菜中也有糖的踪影,更别提饼干、蛋糕等这些精致的甜品和各种佳肴中了。可以肯定地说,每天我们都会吃到或多或少的糖。
但你有没有想过,这些给人带来“甜蜜快乐”的糖是从哪儿来的?
从甘蔗到糖:植物提取
你知道吗?探险家哥伦布曾住在大西洋的岛屿马德拉岛,他当时就职于一家热那亚糖业公司。伴随着1493年开始的第二次大航海,哥伦布将甘蔗带到了更多地方。
是的,最初人们就是从甘蔗中获取了糖。人们在种植园种植甘蔗,收割后将其运到工厂里,碾碎,煮沸,过滤成甘蔗汁,这些蔗汁被加工成糖浆和黑砂糖,随后进一步制成消费者喜欢的各种糖品。那时,糖还只是王官贵胄才有权享用的昂贵商品。
时至今日,除了甘蔗,还可以从更多的植物中提取糖,比如甜菜、甜瓜、枫树、椰子等,含糖的食物也早已走进了千家万户,但糖依然主要是“种”出来的,它主要依赖于植物类生物质资源。
然而,这种传统的植物制糖方式(二氧化碳—生物质资源—糖)受到光合作用能量转换效率的限制,而且,由于土地退化和短缺、生态系统受到破坏、全球变暖导致的极端天气和自然灾害等,存在原料供应不足的风险。
人工生物制糖:精准合成
有没有更直接的方式,跳过“生物质资源”这一环节,直接从二氧化碳到糖呢?科学家也想到了这个问题,并付诸努力,而且已初见成效。
我和我所在的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科研团队,与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的研究团队联合研究,构建了具有灵活性、高效性及多功能性的人工生物系统,在实验室实现了从二氧化碳到己糖的精准全合成,解决了糖分子立体结构可控的难题,为摆脱自然合成途径、利用二氧化碳创造多样的糖的世界提供了可能。2023年8月16日,这项最新研究成果发表在了著名学术期刊《科学通报》上。
我们是怎么让二氧化碳直接变成糖的呢?精准的说法是:基于碳素缩合、异构、脱磷等酶促反应,设计构建了一条“化学-酶耦联”的人工生物合成系统,工程化设计改造酶蛋白分子的催化特性,实现了精准控制合成不同结构与功能的己糖。
你是不是觉得科技名词太多不容易理解?简单来说,就是:我们在反应溶液中将高浓度的二氧化碳等原料,按一定比例进行调配,在化学和酶催化剂的作用下,最终获得了葡萄糖、阿洛酮糖、塔格糖、甘露糖4种己糖。
同时,我们还建立了可进一步延伸糖产物种类和构型的生物系统,可实现人工创造糖分子多样性。
打开“绿色化学”的大门
这项技术的突破,相当于构建了自然界不存在的一个糖的合成路线,为从非生物质原料转化形成多样性的人工糖产物提供了一种可能性。
科学的脚步永不停歇!未来,我们将进一步拓展这种“化学-酶耦联”合成系统,生产自然界含量稀少甚至不存在的糖,比如寡糖、糖苷或糖醇等,作为原料应用于食品、医药等领域,还可作为工业生物制造关键原材料合成其他化学品,进一步满足人类的其他物质需求,从而为负碳物质合成提供原料供给。
但是不得不说,二氧化碳制糖目前还仅限于实验室阶段,距离实现工业化生产,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,我们还需要解决相关的科学和工程技术问题。但这一天终会到来。
用二氧化碳直接合成的糖口味如何?你是否也迫不及待地想要品尝一下?
用二氧化碳直接制糖的强劲优势优势1:效率更高
在实验室,这一整套制糖过程用时17小时。与从种甘蔗到收割然后制糖的传统过程相比,简直是实现了从“年”到“小时”的大步跨越。而且,合成路线变短,不仅所需的能量更少,还能降低后期的分离成本。
优势2:碳转化率更高
这种制糖法的碳转化率高于传统植物光合作用,是目前人工制糖路线中碳转化效率的最高水平。
优势3:人工合成效率和精准度提高
此次人工合成己糖方法能够精准控制合成不同结构与功能的己糖,理论上来讲,可以合成几乎任一类型的糖。
优势4:限制更少
不再受地域范围、土壤质量、天气条件、收成等各种限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