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
朋友圈
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
作者:李岳
文物小档案
【姓名】 玉猪龙,又名“玉兽玦”
【出土地】大凌河与西辽河流域红山文化遗址
【出土时间】20世纪80年代
【外形特征】肥首大耳,吻部平齐,鼻梁带有明显皱纹,身体环形无足,头尾间有缺口、颈部有钻孔。
初见“玉猪龙”,你是否也好奇,憨态可掬的它到底是“猪”还是“龙”?考古学家考证,它是龙的雏形,早期“龙首”的形象就是“猪头”,有着猪嘴、马鬃、蛇身。猪与原始先民的生活联系紧密,在先民祈天求雨、农业丰产、人丁兴旺的祭祀活动中,猪被当作通灵神物,执行着沟通天地、沟通人与神之间关系的职能。
从红山古墓中走来
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,玉普遍出现在了人们的生活中,并且颇受喜爱。探究玉器的前世今生,不得不提“红山文化”。红山文化是新石器时代晚期先民们创造的农耕文化,距今已有五六千年,因发现于内蒙古赤峰市东北郊区的一座红色的山而得名。红山上布满暗红色的花岗岩,在蒙元时代,被蒙古族人称为“乌兰哈达”,意为“红色的山峰”,后来便被称作“红山”。红山文化作为北方地区重要的新石器时期文化,有着发达的彩陶和玉器工艺。
20世纪70年代初,内蒙古赤峰市翁牛特旗三星他拉村农民在北山植树时,意外掘出一件大型碧玉雕龙,这是红山古玉第一次被发现。80年代,在辽宁凌源与建平交界处的牛河梁,考古队员挖开了一座五千年前陪葬有玉器的古墓。古墓主人的胸部摆放着两个精美的龙形玉器,这两件玉器呈玦状,带有缺口,玦状玉器头部是一种很像猪的动物,因此被称作“玉猪龙”。“玉猪龙”的出土,印证了此前出土的“C”形玉龙也是重要的红山文化遗物,中国玉文化源远流长。
古人将玉石奉为神玉,其制造完全依靠石器,正如《诗经》所说:“他山之石,可以攻玉。”玉器被古人当做祭祀、祈福的礼器,红山玉器中常见的有玉猪龙、玉箍形器(或称马蹄形器)、勾云形玉佩及玉龟、玉蝉等。“玉猪龙”是最早的龙形玉器之一。
“猪”和“龙”的神秘渊源
中国古文献记载的黄帝图腾(熊、龙、龟、云、鸟等),均有红山文化玉器与之对应,玉器是古人心中图腾的具象化表现。黄帝多图腾,能被社会共同崇拜从而成为共同图腾的,当属龙和凤。从出土玉器实物上看也是如此:以蛇为原型的龙,以猫头鹰为原型的凤,组成了玉龙、玉凤系列,它们是红山文化最尊崇的玉器。
那么,“猪头”为什么能出现在龙图腾上?有一种解释:古时候人们以打猎为生,接触的是未经驯服、凶猛的野猪,它们比老虎、熊还危险,能被驯化格外不易,因此,才出现在了龙图腾中。要知道,古人在与野猪的搏斗中不可能是百分之百的胜利者,野猪的獠牙和健壮体魄令古人羡慕,野猪便成了人类崇拜的动物图腾,最终成为龙图腾的雏形。古人认为猪具有聪明才智并且十分尊贵,它背后有着良好祝愿的文化寓意。猪还会用于人名,例如大名鼎鼎的汉武帝,曾用“彘”字取乳名,“彘”就是猪,猪的谐音是“主”。
另外,“家”字也与猪有关,上面的“宀”(mián)是房子,下面的“豕”指的是猪,也就是说,“家”就是一个房子里有一只猪,有猪才是家,捉住一只凶猛的野猪养在家里是财富。古人的“家”也是祭祀祖上的地方,在家里屋廊下摆上“豕”(猪)来祭拜。猪是非常难得的祭品,有野猪的祭祀是最隆重的祭祀。
猪与原始先民的生活联系紧密,又在祭祀中被当成通灵之物,了解了这些,你是不是觉得猪的形象逐渐演变成龙的形象更加合乎情理了呢?
红山古玉的文化深意
在新石器时代史前文化中,红山文化(主要是玉器)与黄帝契合最多。考古学者认为,红山文化图腾性玉器是红山先祖生产、生活、生育和生灵这“四生”情况的反映。古人非常喜欢玉,古墓发掘的随葬品中一般都会有玉器,在玉猪龙所出土的墓葬中,它们被成对摆放在墓主人胸前。作为“礼器”,它们反映的是墓葬主人的社会地位、等级和权力等。
中国人究竟为何自古就偏爱玉器呢?在中华文化当中,玉到底代表什么?摸上去凉凉、敲上去硬硬的玉,有阳刚之气,又有阴柔之气,可谓兼有阴阳的特性,符合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和审美意识,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本质特征。玉作为佩饰,能保护主人,遇事时佩戴在身上的玉先碎,能为人挡灾;玉也能养人,身体健康的人佩戴玉,玉会亮,反之玉则会发乌,正所谓“人养玉十年,玉养人一生”。更重要的是,玉通常用来形容君子,君子持玉,表明人格高尚。谦谦君子,温润如玉,玉是君子的象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