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
朋友圈
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
《光明少年》杂志社中小学“特色社团在校园”展示活动开始啦!在这里,我们分享社团的特色案例,发挥校园文化引领作用,看见师生的成长故事。这一次,一同走进——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铝城第二小学非遗特色社团。
社团小档案
社团名称: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铝城第二小学非遗特色社团
推荐理由:灵感来源于生活,生活之美在观察,非遗课程为美的种子提供了生根发芽的土壤。
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铝城第二小学以“非遗”课程为突破口,积极打造学校办学特色,致力于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所蕴含的文化基因。学校先后开设了蜡染、年画、风筝等系列非遗课程,国画、书法、陶艺等艺术社团,形成了具有校本特色的“非遗”课程体系。
为将“遥远”的非遗在学生心中落地生根,学校教师结合自身对蜡染和年画的认知与经验,编写了《蜡染课程学习指南》、《年画课程学习指南》两部自编指导书。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及学习能力,将课程分为易、中、难三个阶段进行分层教学。一、二年级:通过非遗工艺传说了解非遗文化,以抽象线条或图形的随机涂鸦为主进行作品创作;三、四年级开始了解不同的纹样及其含义,利用“对比与和谐”、“对称与均衡”等组合原理,进行一些简单的设计,开始尝试非遗作品的基本制作方法;五年级利用设计软件进行自主创意设计图案,完成非遗成品制作,教学内容根据教学实际情况进行着不断改善。从而也构建起了非遗图案创作的校本流程。
学校在对古老工艺加以传承和保护的基础上融入了信息技术,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,还扩大了课程的影响力及学习的便利性。老师们不仅编写了实体制作资料,还将作品及步骤转换成二维码,将码库发送给家长,发送到公众号,不仅社团学生随时可学,每个班级,区域内的师生都可以学习,实现“非遗”文化的“码”上学习,云端传播。让“非遗”艺术不仅仅有古朴气息还有蓬勃朝气,在数字时代发展中展现出别样的风采与活力。
在非遗工艺创作过程中,社团的老师们充分尊重孩子的个性发展,从选题到设计、从原生品到衍生品完成了从普遍到个性、从概念到生活的落地生花。在整个过程中,学生学到的不仅仅是技艺,更是横向传统与纵向传统相结合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体系。学生们将纹样制作成不同的作品,装饰画、抱枕、帆布包、扇子等等,因此涌现出了大批个性化、有思想的独创性优秀作品。孩子们将作品当作装饰挂在家里,有的被当作礼物送给朋友。灵感来源于生活,生活之美在观察,非遗课程为美的种子提供了生根发芽的土壤。
时序更替,奋进七年的发展,非遗课程已成为学校一张靓丽的教育“名片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