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
朋友圈
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
作者:徐奇智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新媒体研究院副院长
说到创造力,大家习惯于把它和“灵感”“想象力”“创意”等词汇联系在一起,却很难讲清楚创造力如何产生以及如何培养创造力。做任何事,都有方法有技巧,培养创造力也是如此。同学们,想要成为更有创造力的人,我们要先厘清对它的误解。
艺术需要创造力,科学不需要吗?
我们能在艺术家的作品中发现令人惊叹的创意,能从科学家的严密推理中感受到理性的力量。于是,很多人认为艺术需要创造力,科学需要理性,甚至认为创造力是感性的而非理性的。实际上,科学研究同样需要天马行空的创造力。化学家凯库勒发现苯环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,他获得诺贝尔奖后讲述自己发现苯环的经历:他在睡梦中梦到一条用嘴咬着自己尾巴的蛇,启发了他设想苯的结构可能是一个环。古希腊德谟克利特提出原子是“物质不断细分到不能再细分的微粒”,此后的两千年,人们对原子的知识再没有丝毫增加,直到道尔顿创造性地把原子和元素结合起来,才开启了人类认识原子的道路。后来,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金箔,发现α粒子被散射到四面八方,他想象原子内部可能有实心,认识到了原子核的存在。
在同学们觉得高深莫测的相对论、量子力学的发展史中,处处都能找到科学家应用创造力的痕迹:爱因斯坦的电梯实验、薛定谔的猫……这些思想实验构造了很多科幻般的场景,科学家们的创造力让人惊叹。
灵感和创意会突然降临吗?
灵感的萌发的确有突然性,但建立在有一定知识储备的基础上。只有具备相关的知识和背景,才能理解和感悟到更多信息,从而产生思考和创意。激发灵感有两种方法,同学们可以有意识地锻炼,让更多灵感涌入大脑。
一种方法是“连接”。苹果公司创始人乔布斯曾说“创造力就是建立事物间的联系”,他善于把不同领域的事物联系到一起,创造出了让人惊叹的产品。同学们也可以尝试这样做,事物相差越大,把它们连接起来越容易产生让人拍案叫绝的创意。
另一种方法是“质疑”。任何知识都建立在明示或隐藏的前提之上,有些前提是对的,有些则是错的。比如,我们讨论杯里的酒是什么味,无论得出什么结论,都依赖于“嗅觉正常”“杯子里确实有酒”这样的前提,如果嗅觉不正常,结论就有可能是错的;如果杯子里压根没酒,讨论这个问题则毫无意义。
很多我们习以为常的观念,其实都是以不易察觉的、错误的假设为前提的。因此,上述两种方法结合起来,我们才有可能做出颠覆性的创新。就像人们都能感受到均匀流逝的时间和均匀不变的空间,以这个常识为前提,牛顿建立了牛顿力学,迈克尔逊-莫雷实验发现光速不变后,爱因斯坦把它和时间、空间联系起来,建立了相对论。对于每个观点,大家都可以尝试找出它们依赖的前提,尝试质疑并改变这些假设,也可以尝试找到一些特征将它们连接起来,看看会发生什么。
人可以想象出从未见过的东西吗?
严格来说这不完全算是误解。毕竟,我们没有见过龙却想象出了龙的模样。但是,同学们要知道,龙的鹿角、牛鼻、蛇身、鹰爪、鱼鳞……这一切都来自于我们见过的东西。儒勒·凡尔纳的科幻小说《从地球到月球》,讲述了俱乐部的人建造了一个大炮,把人装到空心的炮弹里发射到月球,这个炮弹围绕月球转动,成为了月球的卫星。这个场景没人见过,但场景里出现的一切都是我们见过的。所以,想象力是把我们见过的东西拼接到一起,构成新事物。我们没办法想象完全没见过的东西,就像视觉正常的人无法想象色盲患者眼中的世界。
想要有更好的想象力,我们要去见识足够多的东西,以它们为基础,用连接、质疑的思维方法提高创造力。同学们,和爸爸妈妈多出去开阔眼界吧!
看图像会损害想象力吗?
大家可能都听过“读书比看电视更容易培养想象力”的观点。这个道理看似很简单:阅读文字,每个人都可能有自己的想象,100个人可以有100个哈姆雷特;如果看哈姆雷特的电视剧,演员外貌会限制我们对哈姆雷特的想象,100个人只有1个哈姆雷特。
我们可以利用“质疑”的方法思考一下,如果这个观点成立,依赖于哪些假设前提呢?至少有一个:读者见过文字里描述的事物。如果完全没见过,仅依赖文字,读者很难想象文字描述的究竟是什么。对于没见过的东西,大家不可能想象出它的模样,比如被黑洞引力扭曲的空间,仅看文字描述大家完全摸不着头脑。
因此,同学们不必纠结是看文字好还是图像好,培养创造力的关键在于知识储备以及掌握“连接”和“质疑”的思维方法,这才是我们应该为更有创造力而努力的方向。
小朋友们没有桎梏思想的条条框框,常常能想出出人意料的好点子。但是,同学们要知道,“创造力”的核心是创造,强调最终要有创新产物,创造力的基础是知识量和技能,没有足够的知识量和足够强大的技能,“创造力”只能沦为空想。
就像科学家需要学习大量知识、掌握实验和分析数据的技能,才能实现创新;艺术家同样要掌握绘画、作曲、写作等技能,才能产出惊艳的作品。没有知识浸润、没有知识武装的大脑,是不可能有灵感的。同学们,去学习吧,有多少知识,就会有多少思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