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
朋友圈
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
作者:刘宏森 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教授
世界上所有美好的事物都是创造力的果实,没有创造力,就没有进步。那么,创造力从何而来?在讨论这个问题前,我们要先搞清楚创造力是什么。
创造力是一个复杂的能力系统。创造力是人们对现有知识和经验进行加工、重组,进而产生新知识、新经验、新事物的能力。创造力由感知力、记忆力、思考力、想象力等构成。其中,感知力、记忆力可以帮助人们获得并积累知识和经验,为创造奠定必要的基础;思考力能帮助人们辨别知识和经验的真伪,厘清不同知识和经验间的关系,为创造校准方向;想象力则帮助人们在现有知识和经验间建立联系,形成新组合,产生新知识、新经验和新事物。因此,创造是多种能力组合发挥作用的过程,缺少任何一种能力,人们都无法实现创造。
创造力来自持续的学习和训练。有人说,每个人都有一定的创造天赋。确实,每个人与生俱来都有一定的感知力、记忆力、思考力、想象力。在这些天赋方面,人与人之间也存在差别——有人更善感知,有人更善记忆,有人更善思考,有人更善想象。但是,天赋往往有限,只是潜质而已,只有后天持续学习和训练,潜在的天赋才能得到强化,逐步成长为一种现实的能力。用进废退,缺乏学习和训练,天赋会弱化,“泯然众人矣”。
创造力来自知识和经验的厚实基础。对天文、人文、地理、物理等方面的知识及经验的把握和积累,是创造必不可少的基础。知识和经验的基础越雄厚,人们对自然规律(物理定律)、理性法则、日常生活规则的把握能力越好,思考的穿透力越强,想象的空间越广阔。青少年要提高创造力,必须夯实知识和经验基础。要夯实基础,就必须认真学习书本知识,深入了解自然和社会,把握人们生产生活中的种种现实状况和实际需求。创造的空间,往往就藏在人们的实际需求中。
身处信息爆炸时代,青少年要大量阅读优质书刊,避免过度依赖上网浏览信息。网络提供的信息固然丰富,却良莠不齐。优质书刊由专家和学者认真撰写、严谨编辑而成,更具权威性。同时,青少年要努力强化记忆,避免过度依赖网络检索。记忆中的知识和经验之间会相互连接、拌和、“发酵”,为想象力的形成提供良好条件。时间越久,连接、拌和、“发酵”越充分,越容易催化出瑰丽的想象。通过网络检索得到的知识和经验与记忆中的知识和经验间,往往是割裂的,缺乏相互连接、拌和、“发酵”的机会,难以形成新知识、新经验和新事物。
创造力来自不断试错。马克思说:“蜜蜂建筑蜂房的本领使人间许多建筑师感到惭愧。但是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,是他在用蜂蜡建筑蜂房之前,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完成了。”“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”就是想象力作用的结果,如果说创造力是一台高效机车,想象力就是发动机,是创造力的核心。想象力的培养是创造力培养的基本“切入口”和关键环节。
想象是在把握种种自然规律(物理定律)、理性法则、日常生活规则的前提下,通过在不同的知识和经验之间建立新联系,形成新组合,进而产生新知识、新经验和新事物的过程,这个过程需要不断尝试。
当下,不少人喜欢“混搭”——休闲装与正装混搭、北欧风与复古混搭、江小白与可乐混搭、酱香与拿铁混搭、茅台与冰激凌混搭。这些“混搭”及种种科幻、玄幻、穿越作品,都体现了人们在强烈的好奇心的驱动下,发挥想象,尝试在不同事物间建立联系、形成新组合的努力。混搭破常规,想象出奇效。当然,想象不是胡思乱想和无中生有,在现有知识和经验之间建立新联系,形成新组合,难免会出现陶东风所批评的“想象力的畸形发展和严重误导”等问题。为此,一方面,青少年要努力夯实知识和经验的基础,按照自然界规律(物理定律)、理性法则、日常生活规则去合理想象;另一方面,社会要给予青少年更大的试错空间,这样青少年才会以更瑰丽的想象及惊人的创造给世界带来惊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