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
朋友圈
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
作者:周玲
一支烙笔、一个葫芦,火光明暗与烟雾缭绕间,葫芦烙画作品诞生了。
葫芦承载万千心愿,烙笔描绘生物科普,炙手带动乡村经济……这就是我们的挚爱。我们来自安庆师范大学致知生物科学工作室,由在校大学生和教师组成。我们传承非遗烙画,科普生物科学,为乡村振兴赋能。
在真菌上作画
大一时,我们加入了生命科学学院郑爱芳老师指导的创新创业团队。刚开始,我们主要做拮抗微生物资源的开发与应用,从中了解微生物的神奇,感受微生物在发展绿色农业方面的重要贡献。
我们从野外采集大型真菌,除了将其分离、纯化做科研,还制成创意生物标本画。在这个过程中,我们学习了国画元素、印章刻制、书法撰写等,还将野生真菌与传统美学、诗词相结合,实现了科学与艺术的巧妙融合。
有一次,在野外实践时,我们发现了一种大型真菌,颜色鲜艳、造型奇特,非常美丽,让我们联想到敦煌。能不能在大型真菌上呈现敦煌元素?雕刻?绘画?我们请教美术学院的徐昌斌老师。徐老师看过真菌的质地和颜色后,建议我们试一试非遗烙画。
首次尝试在大型真菌上烙画,并形成作品《敦煌》,让我们感慨万分: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,我们竟知之甚少!于是,我们成立了致知生物科学工作室,走上一条文化输出与产品制作相结合的道路。
从“小白”到“能手”
工作室成立之初,成员都来自生命科学学院,没有艺术功底,想烙一些与生物相关的书签,却连用什么材料都搞不清楚。考虑到作品设计以及宣传都需要不同的人才,我们吸纳了传媒学院、经济与管理学院、美术学院的学生加入。
随着对烙画的深入了解,我们比较了各种材质,结合自身的技艺水平,初步确定在葫芦、竹制品上进行烙画,这样既能传承非遗技艺、进行生物科普,还可以通过购买农产品原料带动农村经济发展。
为了精进烙画技艺,我们向美术学院的老师寻求指导。从基础的点、线、面学起,到火候、力度和速度的把控,再到轮廓的勾勒和细节的描摹,都需要反复尝试。我们一有时间就去实验室练习,渐渐地,从一窍不通的“小白”到能熟练操作电烙笔在木板、竹筒、葫芦等生物材料上自由创作。
从传承到发现商机
技术娴熟后,我们先在校内举办了一场烙画学习体验活动,没想到吸引了一百多名大学生前来体验。这让我们自信心爆棚。
接着,我们走进社区,向中小学生介绍烙画的历史渊源、技艺特点和艺术价值,询问他们喜欢的动画片及兴趣爱好,再拿出提前准备好的工具和材料,讲解烙画的基本概念、发展历程和代表作品,让孩子们实地操作木板烙画。有孩子说:“未来,我也要做非遗传承人!”能够帮助孩子们增强对传统文化和科学知识的热爱,培养精益求精、精雕细琢的理念,让我们非常有成就感!
为了向更多人宣传烙画技艺,我们到安庆古城倒爬狮文化街区办活动,吸引了很多游人驻足欣赏和体验,其中就有黄梅戏非遗传承人韩再芬老师。我们专门为韩老师创作了烙画作品《黄梅戏》。这次活动让我们发现了葫芦烙画的市场价值,我们决定走出校园。每到周末、假期,我们就带上原材料,在文化街、公园、商场等人流量大的地方宣传烙画。游客可以免费体验,也可以购买。我们推出的亲子、情侣等 DIY 体验套餐很受欢迎,根据客户需求现场打样、绘制,作品独一无二。我们还与当地文创精品店合作,推出了杯垫、许愿牌、手机支架等衍生文化产品,兼具艺术性、科学性与实用性。
葫芦烙画需要手艺人有耐心。在曲面上作画,老皮容易打滑,烙铁的温度也直接影响笔迹颜色的深浅,这不仅磨砺耐心,也让我们学会了安静独处,拥有一份将爱好做到极致的态度。而将烙画技艺与生物科学知识相结合,不仅能提升非遗烙画的现代魅力,还有助于我们拓宽视野,让我们从艺术的角度审视、理解生物科学。(指导教师:郑爱芳)
地址:北京市西城区永安路106号 邮编:100050
光明少年版权所有 京ICP证101021号